top of page

校長的話:DSE的悲歡離合

7月12日是香港數萬中六生的大日子!

那天我們見盡悲歡離合情境:有考生為自己成績未達標而感到悲傷,歡喜的當然是摘取桂冠、星星滿載。畢業生要離開母校,展開自己人生另一篇章,不論是升讀大學、還是投身社會,同學都會結合另一新社群,可能是同窗,也可能是同事。原來入生每個中途站總會經歷這些情感調整。

中學文憑試(DSE)以前,香港有中學會考和中七高考,會考要求學生勤力用功;而高考就要求學生有資質和天份。

那麼DSE又如何?筆者看法是介乎會考與高考之間,只要將用功程度提升,就算不是天資聰敏學生,也不難達標。事實也印證我的說法:每年考獲入讀八大人數總比學額多,學生因而感到徬徨無助,總覺得自己比人遜色,自尊心受創。

這正是香港教育制度縮影:劃一課程令學生無可避免地要接受一些不感興趣學科,加上學業成績是唯一量度學生能力尺度,往往糟蹋學生其他方面潛質,扼殺了他們無限創意。

這幾天不斷聽到很多勉勵考生的說話,譬如說考試只是考試,用來評估自己能力,今次考得不理想,不打緊,下次再努力吧!

這類說法我不敢苟同,當然考試是一項工具,沒甚麼可怕,但考試結果卻絕對是重要,不然怎麼要再考?

考試成績無疑是進階的通行證,在競爭激烈的香港,失敗,不如意等事比比皆是,算不得甚麼,懂得接納自己暫是失敗者,懂得面對失敗、明白失敗背後意義,痛定思痛,檢視自己不足,方能做到在哪裡跌倒,在哪裡站起來!只愛聽別人安慰之話而依然故我,失敗豈是成功之母?


最後,筆者勉勵應屆文憑試考生活在當下 - 是悲?是喜?我深信絕對掌握在考生手中。忘記背後,努力面前吧!

bottom of page